【2023年4月16日AI晚报】大语言模型并非越大越好,微博将在二季度测试 AIGC 创作助手

AI·快讯

1、OpenAI CEO:大语言模型规模已接近极限,并非越大越好

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萨姆・奥尔特曼(Sam Altman)在麻省理工学院“想象力行动”活动上接受了采访,谈到了大语言模型(LLM)的发展趋势和安全问题。奥尔特曼认为,我们正在接近 LLM 规模的极限,规模越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模型越好,而可能只是为了追求一个数字而已。LLM 的规模不再是衡量模型质量的重要指标,未来将有更多的方式来提升模型的能力和效用。(来源:IT之家

2、微博将在二季度测试 AIGC 创作助手,辅助大 V 进行内容创作

在昨日的微博超级红人节上,微博运营高级副总裁曹增辉表示,微博将推出 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创作助手。该助手旨在为创作者提效,通过学习大 V 的创作习惯,结合微博热点讨论内容,给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,辅助大 V 进行内容创作。例如,在写文章时,助手可以给出标题、摘要、关键词等建议,在拍视频时,助手可以给出剪辑、配音、特效等建议,在做直播时,助手可以给出话题、互动、推荐等建议。微博 AIGC 创作助手预计于二季度开放体验,计划针对历史累计原创博文大于 5000 条的创作者开放 100 个优先体验席位。

锐评·AI

1、AI入侵我的行业:裁员30%,高手却加薪了

ChatGPT、Stable Diffusion、Midjourney……AI已经变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,不仅能够高效率完成很多日常工作,还能为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。如何发展和使用AI,成为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。(来源:后浪研究所

2、大厂开“炼”大模型,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

在ChatGPT爆火一个季度后,国内AI大模型开始集中爆发。从技术的角度来看,大模型发端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,以谷歌的BERT、OpenAI的GPT为代表,参数规模逐步提升至万亿,同时用于训练的数据量级也显著提升,带来了模型能力的提高。

而目前国内大模型普遍在B端起步,企业开始思索如何将已有的大模型规模“做小”,以更小的参数,做更有效率、更适合垂类的场景。未来,具备技术与产业的双重优势的大模型,将作为基础的平台支撑无数智能应用。(来源:动点科技

3、AI 不受约束或成“噩梦”,八大风险不容忽视

尽管人工智能(AI)技术的主流应用令人兴奋不已,但是如果不加以约束,一些科幻小说式的场景也会成为噩梦。AI安全专家、AI安全中心主任丹·亨德里克斯(Dan Hendrycks)在最近撰写的一篇论文中强调,越来越智能的AI不受限制的发展会带来一些投机风险。投机风险是指可能产生收益或者造成损失的风险。(来源:凤凰科技

4、阿里云大模型之战:逍遥子不能输

2023年4月11日举办的阿里云峰会上,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、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公布了阿里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“通义千问”,并宣布,未来阿里所有的产品都将接入“通义千问”,进行全面改造。不过不能忽视的是,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已经降至个位数,并且市场份额还在不断下跌。此番入局大模型赛道,在某种程度上,或许也是阿里云试图摆脱成长困局的无奈选择。(来源:钛媒体

5、阿里+百度 VS GPT,能打平手吗?

作为阿里云智能集团新任CEO,张勇表态,“目前是新的历史契机关口”,而通义千问承载了阿里在下一个时代的野心——“所有的行业、软件以及服务都值得基于新型的人工智能技术‘重做一遍’”,阿里将用“AI+云计算”为所有企业提供服务。(来源:钛媒体

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。
取消